南京都市圈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,范围跨苏皖两省九市,随着地铁线路的不断往其他城市延伸,为了给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的跨省/市出行体验,迫切需要跨省/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。由于都市圈各城市票务系统架构、建设模式、票务政策、运营管理及乘客需求等各方面均有不同,南京地铁深入分析乘客出行服务需求及运营管理等特点,在跨省市、多制式的运营模式下,采用量子加密、区块链等新技术,实现了乘客无障碍通行及服务互通、业务互通和信息互通。
一、跨省市票务融合: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
南京地铁通过统一规划、统一标准、统一运营的共建模式,采用集成多业务平台,建立了都市圈票务系统统一协调管理的唯一中心——都市圈智慧票务平台。都市圈智慧票务平台部署于南京地铁生产云平台,主要包含清分中心、移动支付中心、数据分析中心、安全认证中心等中心系统,负责都市圈票务清分管理、运营管理、票务管理、密钥管理等。实现了南京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,为都市圈乘客一票(码)通行、一站式服务的同城化出行体验提供中心基础,保障乘客可以在不同城市间无缝换乘,享受更加便捷、高效的出行服务。
二、量子加密:筑牢数据传输的安全防线
地铁票务数据记录了乘客的乘车时间和频次等信息,涉及乘客隐私,这些数据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严重的隐私泄露风险,此外,轨道交通乘客量大,数据并发量高,对于加密速率要求比较高。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创新性的引入了量子通信技术,利用量子密钥生成速率高的特点,对乘客信息、票务数据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加密传输,有效防止了数据泄露与篡改,为轨道交通票务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。
三、区块链技术:实现票务互信清分
为了实现多个城市间票务系统互联互通后的清分管理,许多城市采用了“多级主从架构”方案,随着互联互通的城市不断增多,导致票务系统层级不断增加。南京地铁在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引入了区块链技术,建立了清分互信机制,实现了各城市间的清分对等关系。通过在都市圈各城市清分线路中心部署区块链节点,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且可追溯特点,将跨省市单边交易上传至区块链,由都市圈智慧票务平台统一配对清分,确保了清分过程的公平、透明与可信。
南京地铁通过南京都市圈智慧票务平台及宁句线、宁滁线等线路工程实践,发挥南京中心城市的技术优势,创新实现了清分互信、参数分级管理,生物特征、码、卡(实名制)混刷进出站乘车等跨省市都市圈轨道交通票务系统互联互通功能,建立了“同网不同价”的计费模式,带动了都市圈城市乘客服务发展,符合绿智融合城轨发展方向,实现了轨道交通乘客服务体系的管理创新和技术突破。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