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建邺城建集团打造的南京市儿童医院河西院区二期工程正式冲出“正负零”,标志着项目全面转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。作为江苏省重点民生工程,该项目以科技创新为引擎,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超深地下室零渗漏,同步引入BIM技术优化空间布局,提前完成关键节点目标,为提升区域儿科医疗服务能级奠定坚实基础。
精密工艺破解长江漫滩地质难题,筑牢地下防渗屏障。项目位于长江漫滩地质区域,地下水位高、地质条件复杂,基坑开挖深度超20米,局部达23.25米,是典型的超深基坑工程。建设团队创新采用“地下连续墙+支撑梁”组合支护体系,结合三维监测预警系统,在基坑周边布设300余个高精度监测点,实现毫米级变形控制。针对渗水风险,工程全面应用三段式止水螺杆工艺,通过内杆止水片满焊工艺形成全封闭防水节点,彻底消除传统螺杆气割导致的墙体裂缝隐患。该工艺不仅使模板损耗率降低30%,更实现外杆可拆卸循环利用,显著提升施工环保效益。通过分层浇筑、全过程温控养护等精细化措施,项目核心地下区域实现零渗漏目标,为医疗功能区构建起坚实的地下安全屏障。
BIM技术赋能空间革命,推动医疗建筑提质增效。在工程建设中,BIM技术贯穿全流程,通过三维建模对机电管线进行全方位碰撞检测,累计优化管线冲突73处,释放建筑空间超2000平方米,使门诊、医技、住院等功能分区更趋合理。借助BIM信息化模型划分施工流水段,实现工序穿插“零返工”,设计变更率下降30%,施工效率提升20%,最终提前15天完成正负零节点目标。项目同步引入全自动数控钢筋加工设备,实现箍筋一次性成型,加工精度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,进一步缩短工期。
智慧化与绿色化双轮驱动,打造未来医疗综合体。项目总建筑面积13.7万平方米,总投资18.29亿元,规划建设地下4层、地上17层医技楼及7层行政楼各1栋,建成后将新增850张床位和1145个机动车位,有效缓解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就医压力。在设计上,创新采用“空中连廊+地下隧道”立体交通系统,通过明挖隧道下穿友谊河连接一期院区,同步建设跨友谊街空中连廊,实现医患流线无缝衔接。作为江苏省首个医疗类绿色三星建筑,工程集成装配式预应力叠合板、太阳能光伏屋面、雨水回收系统等20余项节能技术,预计年节约标准煤超1200吨,减少碳排放3500吨。
正负零节点的顺利封顶,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。未来将形成“南北联动、上下贯通”的现代化医疗建筑群,成为南京市深化“健康中国”实践的重要成果。
相关信息